2020上半年台灣在疫情攻守的期間渡過,消費者減少外出購物,讓電子商務市場在疫情中逆勢打了場漂亮的勝仗。從濟部統計處的資料顯示,沒有提供電商服務的企業在這次的疫情中,年營收下滑了5.4%,顯示本來就漸漸趨於數位化的市場,在接下來的日子會更加加快腳步。
下半年度的2020,電商產業可想見會是各企業的新焦點。
在著手為下半年做準備的同時,你是否注意到:
我們認知的網路消費者,在這次的疫情後可能有了些變化,而新的消費者行為 (The new normal of the online consumer behavior) 是什麼,我們又該怎麼應對呢?
從最近閱讀到的資料中,下面我注意了幾件事情:
- 網購族的年紀變化
- 購物類別的改變
- 付款方式的選擇
網購族的年紀變化
你以為網購的主力市場還是只是30-49 歲的人嗎?
這次的疫情,讓50-65 歲的熟齡人口也開始跨出了他們數位購物的第一步。今年稍早LINE購物就分享他們在熟齡首購族的成長人數高達了43%。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熟齡新客,通常處於經濟穩定,不需要為家中大小事煩惱的年紀。雖然購物筆數不高,但單筆的購買金額卻高於許多年輕人,消費能力不容小覷。
在這樣的趨勢下,各品牌需要開始思考自家網站的易用性是否能夠滿足這些50-65 歲的熟齡人。比如,網站文案和按鈕等視覺元素所傳達的訊息是否夠明確,確保可以滿足這些網路首購族。

購物類別的改變
疫情改變了銷售類別排行榜,而疫情趨緩後,你有沒有辦法抓住這些人呢?
2018年底,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發表的調查報告中,網購最高比例的品類為服裝與配件佔消費總數的 45.7%。此次疫情讓情況有了些變化,因為線上通路的方便與不需實體接觸的安全考量,清潔防疫相關用品與食物類日常用品在疫情緊張的時候奪得了在線市場類別的冠軍,許多熟齡首購族的第一次購物也是曾此類商品下手。但疫情漸緩,食物囤積的需求下降,下半年度網路購物市場,如何和這群新客戶保持持續性的互動,會是品牌可以思考的一個題目。
此外,台灣在3至4月在家工作的期間,在家娛樂與線上學習的市場也大幅提升。
不能出門,部分人購入新的遊戲主機,另一部分的人,這段時間投資自己,將本來社交的預算投入在自我提升的影音課程,成長幅度達43%。
疫情趨緩,這些人不可避免地會一定程度的回到原本的生活,這些消費者的續購力勢必會下降。我們該如何提醒他們的再度回訪?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人們付出了多少努力就會期待有等值的回報,如果付出時間得到的東西可能失去價值,這會讓人產生一種不舒服的感受。
這也是一些證書會要求的需要定期更新的原因,除了確保你的知識是最新的,也可以創造出一個讓你必須回訪的的原因。想想看可以提供消費者什麼新的價值讓他們願意再回來你的網站,這也許是一個維繫生意的好方式。

付款方式的選擇
哪些結帳方式,最適合導入你的品牌?先從了解顧客習慣開始吧!
網路購物族群使用手機瀏覽網頁的比例,在各年齡層都超過了90%。
而瀏覽過商品最後進行最後付款的裝置,男性用桌機或筆記型電腦結單的比例高達84.5%,而女生則對於裝置的適應性更強,不論在行動裝置或固定裝置都有高度完成轉單的比例。
而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MIC) 2019年針對台灣網購行為的調查中:
2019年消費者喜好的支付方式前三名依序為:刷卡(75.7%)、超取付款(46.8%)與 LINE Pay (21.8%)。
不過有趣的是,LINE Pay的主要使用族群座落在20~29 歲的女性,但20~34 歲慣於使用手機付費的網購族,則普遍願意使用ApplePay認為相較方便。
所以在導入新的結帳系統前,我們可以先打開資料後台,了解我們的消費者輪廓,再決定我們導入系統的先後順序。
假設你的用戶是大多使用男性使用桌機結單的消費者,那下半年度如果你可能未必需要把行動支付放在需要導入的優先順位。反之,如果你的用戶有大半數的人都使用行動裝置試著結帳,而你的品牌卻還沒有導入行動支付,或許你會希望試著開始其中一個方式,為接下來做準備。
畢竟,我們不知道接下來台灣會不會有第二波疫情,而(轉單的)機會都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的。
參考資料 Reference
1. 「宅經濟」發酵,帶動網路銷售額成長 by 經濟部統計處 (2020) 2. 網路購物(EC)消費型態 3. 2019 台灣網路報告 by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2018) 4. 2018 台灣網路報告 by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2018)
0 comments on “2020下半年, 你需要認識的電商新常態”